Reflections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s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覺醒之後
Author / Editor
HKD10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歐洲經歷過王朝和教會的統治,才逐漸建立了民主體制;中國亦經歷了幾千年反反覆覆的改朝換代,才建立文明的社會。美國雖然只有短短四百年的歷史,可是自建國之初,建國者便設立了一套民主體制,建立一個法治社會。

此書共分五編,作者先從美國建國之初說起,訴說建國者如何建立民主社會。然後透過講述不同時期的總統及其他社會人士的所作所為,側寫美國民主如何逐漸完善。最後以國家文明的重要性作為總結。

雖然身處同一時期,可是在二十世紀,美國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主體制;相反,德國經歷過希特拉的極權統治,而中國也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在地球的一端,有當權者禁錮人的思想行為,有的卻不斷提倡民主教育,完善社會的民主制度。一個國家的文明之路何去何從,還看國人思想的覺醒。
ISBN
978-962-937-399-3
Pub. Date
Jun 19, 2019
Weight
0.4kg
Paperback
312 pages
Dimension
130 x 185 mm
去秋,香港城大出版社的朱國斌先生和陳明慧女士過訪。席間,話及人文知識分子的批判性,朱先生深表贊同。 及後,他邀我為社裏組織一套隨筆叢書,我便欣然應允了。 隨筆是我喜歡的文體。「筆」,是一種斷片式記錄, 大約相當於姚鼐《古文辭類纂》中說的「雜記」,國外有人稱作摘記式短文。至於「隨」,放任無羈,所指無疑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隨筆的定義簡單明白,就是自由的記錄。沒有自由,便沒有隨筆。可以想見,隨筆是不安分的,嘗試的, 探索的,總是置身邊緣。所謂「先鋒」,其實也是邊緣。隨筆不喜停駐於某一場域,卻喜深入交叉的小徑,其間榛楛弗剪,卻又沒有巴洛克式的那種繁複而華美的風格,而接近數學般的明晰。所以,雖然有作家用於記敍日常生活,如蘭姆 (Charles Lamb),如阿索林(José Martínez Ruiz),但是更多的還是藉以承載思想,像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帕斯卡爾(Pascal Quignard)、培根(Francis Bacon)、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薇依(Simone Weil)、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等等,直到魯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隨筆型作家。

這裏的幾位作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嚴肅的寫作,隨筆是常用的形式之一。其中,邵燕祥和王得后是內地著名的雜文家,被譽為魯迅的「傳人」。邵燕祥給集子起名《奧斯維辛之後》,取意於思想家阿多諾著名的警句,肯定寫作的道義感。他認為,法西斯並不只是意味着極端民族主義,而且意味着專制獨裁、思想禁錮,意味着屠殺、戰爭、毀滅和死亡。因此,它也就不只限於德國、意大利,不限於20世紀, 而是切切實實地延續並威脅到21 世紀全人類的命運。作者強烈呼籲「反法西斯」者以此為鑑,他希望作為一個口號, 不至於在代際傳遞間中斷。王得后的《刀客有道》返回中土, 直接取材於周遭的社會現實。說市民,說師友,說自己,全書似乎沒有一個集中的主題,字裏行間,卻無處不響應着同一的脈搏,就是新與舊的鬥爭。就連魯迅,在書中也非「過氣」的人物,而以其獨有的姿態,參與到實際的變革中來。 趙園和錢滿素同為學院中人,隨筆的材料多來自各自的專業,態度卻並非純學術,沒有絲毫陳腐的學究氣息。趙園的集子就叫《讀人》,很大篇幅述及中國皇權專制時代中魏晉與明清兩個最黑暗的時段,且及於當代「文革」,特別注重具有中國特色的家族倫理與文化心態,可謂洞悉幽微。而錢滿素的《覺醒之後》,則致力於政治社會制度的描畫,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全方位展現一個偉大的民主國家的形象。筱敏別具心眼,讓《灰燼與記憶》重燃火焰。所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事件,包括閱讀種種,充滿隱喻,在人性道德的最高意義上,閃爍着詩意的光輝。把這樣幾個集子合到一起,古今中外都有了。

在叢書中,我加入了自己的一個集子,寫的是另類文化史:《地下寫作和秘密閱讀》。卑之無甚高論,唯書中保存的一點文化壓制的故實,或許還有一瞥的價值。

叢書作者的敍事各有不同,但是所關切的,都是人的生存境遇。人首先是個人,為自己而生存:安全地生存,自由地生存,有尊嚴地生存。事實上,如此合理的生存,卻不斷遭到合法性暴力的摧殘和國家神話的誆騙。正是基於共同的理念和認識,所以,納粹德國、沙俄和蘇聯,那些「中午的黑暗」,會成為叢書反覆述說的內容。作者都是有「歷史癖」的人,用魯迅的話說,是有「記性」的人。他們記住, 而且要大家也記住,記住那許許多多的犧牲者、不幸者、被湮沒者,記住黑暗是從哪裏開始的,人們憑藉什麼樣的力量去驅逐它,直至一次次曙光重現。

歷史學家一再強調說,應當重視歷史經驗與現實問題的關聯。唯有歷史,才能給我們目下的行動提供重要的依據; 而且唯有它,才能為我們走向未來提供必要的想像力。所有的光榮與夢想,崛起與覆亡,都已在過往的時日裏作出分明的昭示。因此,每一回顧,都將使我們在意識到重負的同時, 增進對於人類自由、民主、正義與進步的信心。 出版社提議給叢書命名,我到底取了一個沒有名字的名字,叫「隨筆六種」。心想,猶如原木製作的家具,本色便好。

是為序。


2018,戊戌年大年初一夜
林賢治

第一編

覺醒之初

信念的傳承

治者與被治者的對弈

《獨立宣言》的另一半

美國革命 — 一個半世紀的前期準備

紳士謀國

憲法裏的總統

第二編

文明社會的建立

文明的活力

濫用權力的堤防

守法與犯法

林肯的噩夢

爐邊談話和群眾集會

選舉的別樣功能

「託管」—私產公用背後的玄機

第三編

人民的覺醒

李普曼議政,世界傾聽

聚焦公共知識分子

多元背後的共識

第四編

女性的覺醒

從哈佛女校看美國的婦女解放

覺醒之後

納粹女人的獻身精神

第五編

文明雜談

自由人的聯合體

不被打攪的權利

洪秀全的洋為中用

向無知與偏執挑戰

文明給誰看

錢滿素,學者,哈佛大學美國文明史博士、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專著有《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美國文明》、《美國自由主義的歷史變遷》等,隨筆有《飛出籠子去唱》等,主編《美國文明讀本》、《紳士謀國》等多種。

作者訪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97wlicR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