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擁有了他們的個人資料— 姓名、出生日期、性別、面貌、指紋、居住地址、身份證明文件,而長大後擁有電話號碼、電郵地址、銀行戶口號碼等,這些資料都可以用來辨識一個人的身份。在香港,擁有這些不容侵犯的個人資料被視為基本私隱權,受到法律的
保障。
香港法例第486 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附表1 中列明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把個人資料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收集、儲存、保留、使用、保安、透明度至查閱及改正,借鑑國際標準,制定了一套適用於香港的準則和懲處機制,旨在使資料當事人(個人)和資料使用者(包括政府和私營機構)有規可循。
這套法律在1995 年制訂,並於1996 年實施,為亞洲首套單一和全面性針對個人資料私隱的成文法。這二十多年來,隨着電子、數碼時代的進化;電腦、手機、便攜式裝置、互聯網、社交平台和應用程式的廣泛使用;網購、電子銀包、攝錄監測、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金融科技的興起,線上線下的個人資料與這個數據帶動經濟下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近年來,各種資料外洩事故、黑客入侵、勒索軟件攻擊、電話詐騙、網絡欺凌、網絡起底、非法轉移和售賣資料、商業推廣纏擾、行為定向追蹤等個案大幅增加,其中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都涉及個人資料,公眾普遍對個人資料私隱的認知和關注度都提高了。然而,這又是否代表公眾更懂得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個人資料私隱呢?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公署」)於2015 年7 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者的個人資料曾被濫用,而當中曾向私隱專員公署作出投訴的僅佔11%。根據受訪者的解釋,沒有投訴的主要原因是濫用他們個人資料的人原來是他們的朋友(35%)。調查亦顯示不少人很輕易地提供其個人或其他人的資料去換取方便或小恩小惠,只有少數人﹙ 6%﹚願意支付少量費用而採用沒有商業宣傳目的的電郵服務。這些現象與近期的其他綜合調查所得的結論大致吻合,顯示大部分公眾,尤其是年青人對個人資料私隱的保障關心不足或掉以輕心。
Watchout! This is My Personal Data Privacy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注意!這是我的個人資料私隱
HKD128.00
In stock
榮獲「第二十九屆香港印製大獎」書刊印刷優異獎
個人資料 由你掌握
現代社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高速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同時,亦對個人資料的保障帶來新的挑戰。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社交網絡媒體、閉路電視,或是填寫會員表格、使用電子錢包等,都可能不知不覺洩漏了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地址、相片、信用卡資料、交易紀錄等,令人防不勝防,假如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後果不堪設想,人人自危。
所幸的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以下簡稱《私隱條例》)已於1996年正式生效,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亦在同年成立,我們的個人資料須按法律所規定的原則來收集、持有、處理和使用。
本書根據《私隱條例》詳細介紹保障個人資料的法律權利,從生活的不同層面分析私隱外洩的陷阱,並以多個真實個案剖析《私隱條例》的法律根據與原則,讓你懂得如何保護個人資料。此外,本書亦從人力資源管理、物業管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直接促銷等角度,解答有關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的問題,讓你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私隱條例》。
個人資料 由你掌握
現代社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高速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同時,亦對個人資料的保障帶來新的挑戰。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社交網絡媒體、閉路電視,或是填寫會員表格、使用電子錢包等,都可能不知不覺洩漏了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地址、相片、信用卡資料、交易紀錄等,令人防不勝防,假如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後果不堪設想,人人自危。
所幸的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以下簡稱《私隱條例》)已於1996年正式生效,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亦在同年成立,我們的個人資料須按法律所規定的原則來收集、持有、處理和使用。
本書根據《私隱條例》詳細介紹保障個人資料的法律權利,從生活的不同層面分析私隱外洩的陷阱,並以多個真實個案剖析《私隱條例》的法律根據與原則,讓你懂得如何保護個人資料。此外,本書亦從人力資源管理、物業管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直接促銷等角度,解答有關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的問題,讓你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私隱條例》。
ISBN
978-962-937-331-3
Pub. Date
Jul 1, 2017
Weight
0.5kg
Paperback
296 pages
Dimension
178 x
254 mm
Subjects
第1章 導論
第2章 甚麼是「個人資料」
第3章 誰是「資料使用者」
第4章 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5章 主要豁免
第6章 投訴有門
第7章 廣大關注的個案分析
第8章 私隱保障趨勢
第9章 私隱保護錦囊
第2章 甚麼是「個人資料」
第3章 誰是「資料使用者」
第4章 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5章 主要豁免
第6章 投訴有門
第7章 廣大關注的個案分析
第8章 私隱保障趨勢
第9章 私隱保護錦囊